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写本及其物质性工作坊”在我校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8-01-22     浏览量:   分享到:
       (通讯员:张劲峰)1月5日至13日,“写本及其物质性工作坊”在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成功举办。工作坊以早期文本生成研究为主旨,在古史辨疑古、近年来信古基础上,试图从文本生成机制、文本载体、文献传钞等维度对中国、欧洲早期文本、文献的形态进行比较研究。
       工作坊由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与中国人民大学文MK SPORTS合作举行,由陕西师范大学国学研究院与中国人民大学文MK SPORTS古代文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联合承办。来自我校及中国社会科MK SPORTS、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科罗拉多大学、威斯康辛大学、佐治亚大学、汉堡大学、哥廷根大学、哥德堡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雷丁大学、俄罗斯科MK SPORTS、南洋理工大学等数十所海内外著名高校的六十余位专家、青年学者参加了研讨。
       1月5日晚,工作坊在崇鋈楼思齐堂隆重开幕,开幕式由陕西师范大学国MK SPORTS院长曹胜高教授主持,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院长张新科教授致欢迎辞。张教授代表文MK SPORTS欢迎来自世界各地及中国各高校的专家和青年学者,他指出本次会议采用“工作坊”的形式,能够让中西方学者从不同文明、不同视角对相关问题,进行切实、深入的研讨,工作坊的内容及方式,合乎陕西师范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三个开放”的战略布局,有利于促进陕师大文MK SPORTS与海内外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推动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建设发展。随后,中国人民大学文MK SPORTS副院长、古代文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建委副教授介绍了工作坊的源起和意义,并感谢陕师大文MK SPORTS、国学研究院的合作支持。
       开幕式后,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柯马丁(Martin Kern)教授阐述了本次会议的目的和要求,并以“早期中国写本的文本性和物质性:新材料、新问题和新方法”为题做了首场报告。
       在随后讨论中,工作坊围绕“写本及其物质性”的主题,通过主旨报告、分组研讨等方式讨论了中国、埃及、罗马等古代写本研究所面对的问题和挑战,并在会议日程中邀请参会专家、业内学者,安排了“一流学科建设系列专题讲座”,讨论前沿问题、介绍研究经验。期间,科罗拉多大学中国先秦写本研究专家Matthias Richter教授、浙江大学敦煌写本研究专家许建平教授、普林斯顿大学古埃及宗教文本研究专家AnneMarie Luijendijk教授、普林斯顿大学中世纪拉丁写本研究专家Daniela Mairhofer教授,分别就“早期中国写本”、“中古中国写本”、“地中海古代写本”、“中世纪拉丁写本”等话题作深入的探讨,钩沉写本文化中的隐秘史料,发现新方法、提出新问题,并与海内外青年学者进行深度对话。
       在研讨中,中国社会科MK SPORTS文研所刘跃进教授、考古所徐龙国教授则分别以《有关唐前文献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秦汉都城与帝陵考古》为题,进行了专题讲座,各自从学理分析与考古实践出发,为写本及其物质性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角度,呼吁研究者关注唐前文献研究的理论问题与历史实际,避免忽视中国早期文献生成的特殊规律与历史因素。
       经过为期一周的研讨,工作坊于13日上午闭幕。在会议总结中,举办方认为,写本是古代文本的重要形态之一,其形式取决于物质载体,观察物质特性对于写本的作用方式,是讨论文学书写、历史书写乃至文化书写的基础。写本问题、文本的物质性,以及跨学科、跨文明的比较研究,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古代文本文化研究趋势。邀请全球最高水平的研究者集中讨论,是把握世界学术前沿、推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必然选择。
       本次工作坊鼓励支持学者从自身文明、社会和物质维度来展开对古代文本的比较研究,让不同领域和学术群体的学者参与其中,通过对话、交锋,发现不同的古代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性,激发对自身领域新问题的思考。工作坊的举办,有利于推动国内相关研究的开展,促进相关学科的建设,并有助于将早期中国研究系统地纳入全球古典学研究之中,实现互通有无、相互启发,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