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我院新学期首周博士学术报告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9-03-18     浏览量:   分享到:

      (通讯员:文苑)为了切实提升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保证博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具体落实文MK SPORTS《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培养计划和学分管理及《文MK SPORTS关于落实博士研究生学术报告的相关规定》,自2018年9月起,我院根据《文MK SPORTS关于加强2017级硕士研究生培养和管理工作的补充办法》,已经为2017级硕士研究生安排了52场丰富多彩的博士学术报告。新学期伊始,博士学术报告将继续进行。下面是第一周(3月11日-15日)博士报告的简要内容:

      2019年3月11日,第53场博士报告以《金元之际文人郝经对〈史记〉的接受》为题,由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胡伟栋主讲。胡伟栋首先介绍了文人郝经的生平经历,其次他从作品艺术风格、思想内容、以及文学观的建立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文人郝经对《史记》的接受,其中以郝经对《史记》把陈涉归入世家与孔子并列的批评为例,从反面来证明郝经对《史记》的接受。每个方面的讲解都与《史记》相结合,充分论证了这一观点,报告过程有理有据,思路清晰。

      2019年3月13日,第54场博士报告以《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美国南方建构》为题,由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张银霞主讲。她从托尼·莫里森的小说作品出发,讨论了四个部分:议题的发现、人文主义地理学关照、非裔美国文学中的南方和莫里森关于南方的论述。张银霞认为,莫里森以其独特的人文关怀和视角建构了一个不同于白人作家笔下的南方神话王国,也不同于非裔美国文学中关于苦难南方的塑造。作家巧妙地将美国南方与黑人的文化身份、建立理想家园的努力以及应对现代性问题等现实诉求置于同一叙述框架之中,塑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和面向未来的南方。

      第55场博士报告以《“枯槁”之美与中国电影诗性表达》为题,由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张文琪主讲。她从中国的山水画及电影出发,引出“大巧若拙”、“荒寒”、“枯槁”等意象概念。报告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战争遗迹,主要从审美文化的民族记忆展开;第二部分讲述老木枯槎,主要从寓言式的文明诘问展开;第三部分讲述拆迁废墟,主要从双向度的神话消解展开;第四部分讲述寒山荒丘,主要从诗意化的类型叙述展开。最后,张文琪总结了中国电影中的“枯槁”之美。

      2019年3月15日,第56场博士报告以《近二十年来汉语变调构词研究综述》为题,由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贾红主讲。她讲解了在古代,变调构词又被称为"四声别义"、"破读"等,这类现象在古代音注材料中大量存在,是上古最能产的构词方法之一。接着,贾红从四个方面为我们分享了有关变调构词的研究,分别为"零星的理论"、"全方位的理论研究"、"从变调构词考察词的音义演变"、"从方言学角度来考察汉语变调构词"。贾红详细介绍了从这四个方面着手都有哪些相关著作和研究。报告整体逻辑清晰,资料详尽,为同学们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第57场博士报告以《汉语单音节感官形容词词义演变规律及认知原因》为题,由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李艳玲主讲。李艳玲首先从四个大方面介绍了国外关于词义演变的相关研究情况。第一层次为无例外的演变规律,李艳玲介绍了斯特恩定律、科罗纳泽定律、威尔金斯定律等。她认为,语义演变是从具体到抽象的,是从可见的部分到可见的整体的。第二层次:可预测的方向制约,其包括空间词语语义演变的单向性路径,语义演变的几个等级,语义演变的认知域投射等相关研究。第三层次:显著的演变倾向。在这一部分,报告人将理论与实际例子生动地结合起来,使同学们理解得更加透彻。报告人还介绍了国内的相关研究情况,认为语义的演变规律包括从言语到语言,从物到人等等。李艳玲为大家讲解了看似普通的语义下各种奇特又有趣的演变规律,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

      各相关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的积极参加了以上报告。通过报告过程中的讨论,同学们加强了彼此的学术交流切磋,为研究生学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有效推动。


      附:第二周博士报告安排:

时间

地点

专业

报告人

题目

3月18日14:30

文渊楼1314

汉语言文字学

陈晓梅

《汉语同源词研究概述》

3月19日14:30

文渊楼1414

中国现当代文学

崔燕

《鲁迅与<晨报副刊>始末》

田松林

《供给制与延安文学:从个人走向集体》

3月22日14:30

文渊楼1314

中国古代文学

王爱军

《唐诗归隐情思与令狐冲形象塑造》

孙琳

《<浮生六记>两性关系的现代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