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登录 古典诗词

MK SPORTS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北京语言大学张廷银教授做客我院长安学术讲座
更新时间:2019-12-03 10:43:20

(通讯员:文苑)11月21日下午16:30,我院第387期长安学术讲座在文汇楼C段5层524会议室举行。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历代方志所见文学文献整理研究”首席专家张廷银作了题为《公共与个体的冲突——魏骨文学自觉的生成机制》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文MK SPORTS王晓鹃教授主持,王伟教授点评,文MK SPORTS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的研究生聆听了讲座。

       张廷银教授首先梳理了关于魏晋文学自觉这一观点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并且指出关于文学自觉产生于何时这一问题目前尚存在不少争议,分别有产生于先秦、汉代、刘宋等不同的观点。正因如此,文学自觉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还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需要我们回到当时的语境下,重新对文学自觉这一现象进行动态的考查,探讨文学自觉发生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所发生的机制背景。同时,张廷银教授鼓励大家借鉴新生代的学术方法与学术话语,并说明他此次报告的内容就是借鉴了新生代学术话语中“公共”与“个人”两个概念,其中公共语境是指某一个时代主流的观点和趣向,包括思想和文化内涵,而个体则是与公共语境相对的个别需求和表现,当然也可能是另外不占主流、相对小众的群体。在此基础上,张廷银教授提出魏晋文学是在公共与个体的冲突与对峙中完成了独立,实现了自觉,进而对魏晋文学自觉的发生过程与产生机制做了新的思考。

      张廷银教授随后主要从文学功能、文学写作、文学主体、文学批评、文学传播这五个方面对魏晋文学自觉的发生过程与发生机制作了详细的阐释。张教授认为,在魏晋时期,涉及文学的基本职责与作用、文学的表达与书写、对文学创作主体的要求、文学批评与传播的形式、效果都出现了与中国前期文学很不一样的现象,这种魏晋独有的文学现象中总是包含着两种对立面的冲突与对峙,而正是在这种谈玄明道与畅情达意的文学功能机制冲突、丽辞绮语与清辞净语的文学书写机制冲突、才性合同与才性离异的文学主体机制冲突、趋同规范与自由个异的文学批评机制冲突、集体互动与一一通流的文学传播机制冲突中,魏晋文学才真正走向了独立,完成了自觉。

      最后,张教授强调,文学写作尽管也要不可避免地向公共理性靠拢,但它更多地需要向公共理性挑战,与其构成冲突,如此才可具有更多的独特属性。魏晋文学在文学功能、文学写作、文学主体、文学批评、文学传播等方面,既求同,更趋异,无论是理论认识上还是写作实践上,都展示出属于时代又超越时代的神异光芒,从而形成了不同于其他任何时代的文学自觉气象。

      王伟教授表示,魏晋文学上承先秦两汉文学,下启唐宋元明清,是中国文学从萌芽到全盛的重要关口,因而对有关魏晋时期文学问题的阐释具有重要意义,而张教授此次将魏晋文学置于“公共”与“个体”之间的冲突下进行研究、论析,并将魏晋文学自觉与曹魏政权联系起来,有别于一般文学史教科书中强调这一时期文学的交流和和谐,而是着重于其中的冲突、对峙,提供了对文学自觉这一问题思考的新角度,具有很重大的意义,也很受启发。王晓鹃教授也深深感慨张教授的讲座似乎让我们回到了魏晋时期自由的文学氛围中,感受到了那个时候文人的精神独立与思想自由。

快速导航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