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文苑)2021年10月23-24日,“第九届西北方言与民俗学术研讨会”在线上召开。会议由全国汉语方言学会、《方言》编辑部、我院语言资源开发研究中心和西安外国语大学主办,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MK SPORTS、陕西方言研究所承办,来自国内21个省区市、45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MK SPORTS副院长董佳教授主持,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会长、《方言》主编沈明研究员,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党争胜教授,我院语言资源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邢向东教授先后致辞。
会议共举办了4场大会报告和12场小组讨论。大会报告专家和论文有:李蓝《从声调看甘肃和新疆的语言关系》,王临惠《历史文献材料在汉语方言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乔全生《汉语方言声调调值调查之我见》,张振兴《再读西北地区两部重要方言学著作》,黑维强、杨青青《契约文书“立此为照者”之“者”的来源——元朝蒙古语影响元明契约文书一例分析》,孙伯君《北方民族语的“番式”变读与语音构拟》,唐正大《高程度与消极性因果关系——以关中方言“A得很”为例》,莫超、李泽琴《兰银官话中的“一个”再探》,赵小刚《也说“咥”》,史秀菊《从山西方言语料的定量分析看现代汉语疑问句的功能分类》,桑宇红、王梅梅《甘肃天水水泉话前轻式连调现象》,雒鹏《靖远方言的“囊尕”和“南干儿”考释》,张惠英《关于“我们、我每”的方言活化石》,郭沈青、任贺贺《也谈鄂皖交界区域[ʯ]类韵的形成机制》,李榕、季菁雯《互动语言学视角下的关中方言话语标记“给你说”》。在小组报告中,大家围绕西北方言语音、词汇、语法、历史层次、民俗文化现象以及方言与民俗的关系展开热烈讨论,6位小组负责人向大会报告了本环节讨论的内容和特点。
研讨会闭幕式由邢向东教授主持,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李蓝教授作学术总结,中国社会科MK SPORTS语言研究所张振兴研究员、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MK SPORTS党委书记王刚、下届承办单位青海师大文MK SPORTS马梦玲教授先后致辞。
本次会议的参会论文语料扎实,内容丰富,视野开阔,交流研讨热烈、高效,体现了该研讨会扎实严谨的一贯会风。第十届西北方言与民俗学术研讨会将于2022年在西宁举行。
我院语言资源开发研究中心作为主办单位,有乔全生、黑维强两位教授作了大会报告,邢向东、柯西钢、惠红军、李艳、刘艳、余跃龙、王晓婷等老师和曹兴隆、高晓慧、谷少华、刘道海、莫昱鼎、张长江、庄佳等博士生作了小组报告。
小组报告人及论文题目如下(按音序排列):
白晓霞:非遗保护视角下的甘肃民间叙事诗研究
蔡梦月:滇东北方言口头传统与婚俗文化研究
曹兴隆:陇中方言的“阿”系指人疑问代词及其来源
崔金明:稀见非物质文化遗产眉户剧选本《羽衣新谱续编》成书及其文献价值
陈荣泽:唐五代西北方音中全清、次清声母字的例外对音
陈若男:司礼义的方言地理学及中国儿歌研究
付新军:陕南蓝家湾客家话的特殊变调及相关问题
高峰:晋语志延片与关中方言的接触类型及规律
谷少华:山西方言的“居舍”表“屋子”义考论
关黑拽:山西泽州方言的“V得(O)了”结构
郭辉、郭迪迪:皖北方言词汇的特点——兼与西北方言比较
郭婧玄:关中方言对西班牙语语音的负迁移及教学对策
郭丽:近八十年来湖北竹山(上庸镇)方言知庄章声母的演变
郭韵:吉木萨尔汉语方言的程度副词“好好”与“甚”
韩承红:西北民间歌谣的调查和整理
贺韦、王智杰:乌兰察布市汉语方言“圪”头词研究
贺雪梅:陕北晋语词汇内部差异比较
黄晔:新疆鄯善县汉语方言儿化研究
姬慧:陕北方言“怂恿”类语义场语义演变考
姜昕玫:语言接触视角下西北汉语方言重叠式名词比较研究
柯西钢:汉中方言的混合性特征析论——基于汉调桄桄语言研究的视角
李春慧:宣化方言的“给”字句及其体现的晋语过渡性特征
李艳:陕西汉中各地方言的系属分类研究
刘存雨:艾约瑟对19世纪80年代西北方言一些特点的描写与分析
刘道海:关中方言复数表达形式研究
刘曼:试论明清时期常用词更替在北方官话中的不平衡性
刘艳:山西文水话中的趋向动词“过来”及其与“动间”的异同
罗娟娟:甘肃秦安方言小称研究
罗堃:跨方言视角下体标记“开”的句法语义比较研究
吕超荣:甘肃静宁方言的“上”和“下”
吕佩:山西文水方言的“特指问无谓把字句”
马菁屿:论“闻”之“趁”义的来源
马君花:元明波汉对音语音基础研究
马楷惠、韩苏古日嘎旗人:汉语在晋语中的遗存:后置词“动顿(儿)”探源
马梦玲:青海方言的“呵”“哈”“时”
马晓玲:同心方言的儿尾与子尾
莫昱鼎:甘肃文县中庙方言语音的过渡性特点
尼扎米丁·尼亚孜、李遐:现代维吾尔语方言土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特点
年玉萍:千阳方言轻声字声学特性分析
牛香兰:语言接触视角下丝绸西路回族禁忌研究
乔全生、高晓慧:自然、人文地理因素对山西方言分布格局的影响
乔艳敏:河南济源方言词尾“了”的句法分布及历时演变
郄远春、武宁:宁夏西吉(苏堡)方言的否定副词□[xɔu24]
任韧:《陕西神德寺塔出土文献》卷Y0001俗字研究
邵明园:甘青语言区域汉语副动词附缀“着”:形态句法与接触语法化
石绍浪:贵州安顺屯堡居民来源考
史维生:“笔曰生活”的地理分布与历时考察
史艳锋:豫北安阳、淇县等七地方言中的子尾与子变音——再论子变音的由来
孙红举:重庆潼南龙形湘语的音韵特征
孙建华:延安方言的几种弱化变音及其后果
孙克敏:回族小儿锦文字反映的汉语音系特点
孙立新:关于西安地名“爻”字口语读音的讨论
孙彦波:互动视角下米脂方言话题标记“嘞”的研究
孙瑶琦:圣言会传教士费惠民民俗书写中的青海方言
王宝红:明清民国陕西地方志中的方言资料初探
王昊:传统媒介与乡土公共性再生产
王玲:新疆木垒汉语方言“二”说略
王敏:内蒙古晋语反预期选择结构“先不先X”主结构分析
王琪:“生衣”“熟衣”解
王晓婷:山西方言通摄泥来母字读非合口呼韵母的共时历时考察
王兆富:吴堡方言的类型与特点
武玉芳、范晓玲:晋北方言人称代词的虚化及其语音形式
惠红军:汉语方言名词重叠式的极性指称功能
忻丽丽:端午“恶日”观念的抽象与泛化及其对民俗心理的影响
邢向东、张建军:西北方言中部分曾梗摄韵母特殊读音的地域分布和历史层次
徐馥琼:粤东闽语古次浊声母字今读m/n/ŋ和b/l/ɡ分析——兼论去鼻化音变和鼻化音变
杨彬:从赞美到调侃:Nice的词彩转移及形成动因——兼谈外来词的“一词多译”
杨彩贤、贺岩:关中山东移民庄谭家村清明节民俗文化探微
杨永发:捷径说——曲折调的变调机理讨论
尤越:山西晋语太原方言实现体标记比较研究
余跃龙:显性特征与区域特征的竞争与适配——秦晋蒙三省晋语五台片阴平上的分化
曾缇: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的重叠形式
张宝:大同方言驳斥义叹词性话语标记“说得/的”
张长江:三十年来山西屯留方言语音的几点变化
张辉:豫西南方言的语法特点—— 兼与西北汉语方言比较
张建军、王红洁:唐汪话的声调
张丽梅:近代文献中的“圪”类词探微
张璐:《方志今议》与汉中地方志之方言篇修纂:路径与思考
张文倩:陕北民歌中的方言词选释
张越:陕北与宁东地区方言词汇比较研究——以定边县与盐池县为例
赵锦秀:晋北平鲁方言“可”的多功能用法
周政:四川万源(城关)话同音字汇
朱富林、李蓝:甘肃方言的“儿”尾与“儿”化
庄佳:陕南中原官话秦陇片方言的声调